国家电网两项工程开工,可带动投资超10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2万个
MPA监管对流动性的影响虽然低于一季度,不过监管机构对通道业务加强监管,确实带来同业业务增长的放缓和非银同业存款和股权及其他投资规模同比增速的下降,由此带来M2增速的下滑。
新规出台更坚定了我们往这个方向发展的信心。在很多P2P平台看来,银行第三方存管ICP许可证贷款总额上限,是刀刀要命的三个规定。
13条红线,是刀刀要命还是当用重典?本次网贷新规出台后,业界普遍评价13条红线为很严设置的门槛高。但是关于借贷金额上限的规定——即同一人在同一、不同P2P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20万、100万元。聚有财是杭州一家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题的科技金融公司。曹兴权说,最严网贷新规选择的是+互联网的思维。浙江财经大学教授谢作诗认为,互联网正在改变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联网肯定是所有行业都必须要面对和参与的。
监管思路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浙江大学法学院互联网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分析说,细则之所以选择放小禁大的管理思路,是鉴于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尚不能完全防范大额借款风险的现状。其负责人仇建峰告诉记者,细则的出台势必让整个行业进入加速整顿期,不合规的平台会被加速清洗出局,届时整个行业的规范性会越来越好,而留下来的那些平台,在老百姓心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自然也会提升。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央行这是继续锁短放长降杠杆。
央行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2.55%,上一次(2月5日)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0%。作为比7天期逆回购期限更长的流动性管理工具,14天逆回购的重启就被认为是央行有意拉长流动性调控期限,双管齐下稳定资金面。对于市场的解读,央行副行长易纲8月26日正面回应,称14天期逆回购只是多了一个选择,它的推出会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和流动性的充足。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组合操作,以及三会在产品端的监管新政,都传递着明确的去杠杆意图,这有可能导致未来资金面的波动加剧。
数据表明,目前隔夜拆借的交易占比已经超过90%,过度的流动性导致央行担心债市泡沫。其三, 化解下半年人民币准备金率下降、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预期。
时隔四年,央行首次在年中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这已是央行近期第二次重启相关逆回购操作。从2015年2月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的存款准备率分别下降了13%和23%,目前处于17%和15%的水平,仍然远高于国际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在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环境下,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的政策举措存在比较强烈的预期。今年以来,市场利率逐渐下行,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2.73%,1个月同业存单收益率已经跌破2.5%(8月24日为2.43%),而且利率下行的预期仍然市场蔓延,这种预期部分导致了人民币资本外流的压力增大,自从去年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贬值9%,人民币兑一篮子汇率走势的CFETS指数,也由年初的100左右降至目前的94附近,贬值近6%。
或正是因为14天期逆回购等加大逆回购的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央行才会在中秋节前重启28天期逆回购,这明确提示,不可对后期资金面过于乐观。通常而言,逆回购在释放流动性方面的功能类似于降低准备金率,只是整体规模较小,而且,通过各种期限逆回购的交替使用,还可以令资金的投放更加灵活、周期调节的节奏更加精准,比起降准这种刚性的宽松货币政策,逆回购的政策较为柔性。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枢仍然存在下行压力,美元加息预期强化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为了缓解国内资本外流的压力,必须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稳住人民币利率水平,目前,逆回购利率已经是货币市场的利率风向标。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28天期逆回购一般都在临近春节期间发行,用于平缓跨节资金波动。
也有观点认为,加大逆回购的投放是央行温和去杠杆的手段,在保证资金面整体充裕的情况下抬高资金成本,以达到引导机构去杠杆的同时不引起资金面大幅波动的目的。最近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预期悲观,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理财市场再次出现资产荒,利率债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债市,债券市场活跃度空前,杠杆率在不断提高。
他同时强调,现在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是充足的,央行会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和平稳。其一, 提高市场的资金成本,适当降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就是学界所称的债市去杠杠。
其二, 稳定市场的利率预期。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当时分析,央行的动作可能希望达成三方面的目标。因此,在现在这个时点重启28天期逆回购,市场上少不了各种解读也有观点认为,加大逆回购的投放是央行温和去杠杆的手段,在保证资金面整体充裕的情况下抬高资金成本,以达到引导机构去杠杆的同时不引起资金面大幅波动的目的。数据表明,目前隔夜拆借的交易占比已经超过90%,过度的流动性导致央行担心债市泡沫。标签:央行 重启 天 逆 回购责任编辑:吴择 吴择。
8月2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重启14天期逆回购,此前,14天期逆回购已缺席逾半年时间。从2015年2月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的存款准备率分别下降了13%和23%,目前处于17%和15%的水平,仍然远高于国际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在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环境下,市场对央行进一步降准的政策举措存在比较强烈的预期。
或正是因为14天期逆回购等加大逆回购的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央行才会在中秋节前重启28天期逆回购,这明确提示,不可对后期资金面过于乐观。目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枢仍然存在下行压力,美元加息预期强化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为了缓解国内资本外流的压力,必须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稳住人民币利率水平,目前,逆回购利率已经是货币市场的利率风向标。
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央行这是继续锁短放长降杠杆。通常而言,逆回购在释放流动性方面的功能类似于降低准备金率,只是整体规模较小,而且,通过各种期限逆回购的交替使用,还可以令资金的投放更加灵活、周期调节的节奏更加精准,比起降准这种刚性的宽松货币政策,逆回购的政策较为柔性。
央行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2.55%,上一次(2月5日)28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60%。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28天期逆回购一般都在临近春节期间发行,用于平缓跨节资金波动。其三, 化解下半年人民币准备金率下降、流动性进一步宽松的预期。事实上,对于不必期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这一信息,市场在14天期逆回购重启时应该已经接收得比较清晰了。
这时候,推出较长期限的逆回购,将从某种程度上淡化央行下半年继续降准的预期。对于市场的解读,央行副行长易纲8月26日正面回应,称14天期逆回购只是多了一个选择,它的推出会更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和流动性的充足。
其一, 提高市场的资金成本,适当降低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就是学界所称的债市去杠杠。作为比7天期逆回购期限更长的流动性管理工具,14天逆回购的重启就被认为是央行有意拉长流动性调控期限,双管齐下稳定资金面。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当时分析,央行的动作可能希望达成三方面的目标。他同时强调,现在整个市场的流动性是充足的,央行会继续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措施保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和平稳。
市场人士分析,重启28天期逆回购,体现了央行以长换短,综合抬高市场杠杆成本,倒逼机构主动去杠杆的指导意图。今年以来,市场利率逐渐下行,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2.73%,1个月同业存单收益率已经跌破2.5%(8月24日为2.43%),而且利率下行的预期仍然市场蔓延,这种预期部分导致了人民币资本外流的压力增大,自从去年811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已经贬值9%,人民币兑一篮子汇率走势的CFETS指数,也由年初的100左右降至目前的94附近,贬值近6%。因此,在现在这个时点重启28天期逆回购,市场上少不了各种解读。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的组合操作,以及三会在产品端的监管新政,都传递着明确的去杠杆意图,这有可能导致未来资金面的波动加剧。
最近半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预期悲观,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理财市场再次出现资产荒,利率债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投资品种,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债市,债券市场活跃度空前,杠杆率在不断提高。其二, 稳定市场的利率预期。
这已是央行近期第二次重启相关逆回购操作。时隔四年,央行首次在年中重启28天期逆回购操作
截至收盘,沪指报3023.51点,涨幅0.05%。在市场动能继续集聚背景下,市场仍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具有业绩支撑与短期催化因素的版块机会仍值得把握。
最新留言